銀行“中考”失色巨量信貸未見高收益

來源: 信貸    發佈時間:2009/8/25 下午 04:16:21    流覽:
相對於上半年新增7.37萬億元的天量信貸,銀行的中報大考顯然沒有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銀行“以量補價”的盈利策略,終究在息差收窄的環境下難言成功。
上半年低息差環境下,以量補價難言成功

相對於上半年新增7.37萬億元的天量信貸,銀行的中報大考顯然沒有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銀行“以量補價”的盈利策略,終究在息差收窄的環境下難言成功。在已公佈的8家上市銀行半年報中,有3家出現了淨利潤同比下滑。在上半年低息差的環境下,各大商業銀行所做出的信貸努力悄然被吞噬。

信貸規模努力被吞噬成功曾距離銀行巨頭們非常接近。年初時,銀行高管根本無法預料到“以量補價”策略的失敗。彼時,面對去年四季度激增的信貸和無 比寬鬆的政策環境,多數銀行在投資者交流會上承諾,“今年業績增長至少不低於去年”。甚至有股份制銀行承諾,“今年利潤將增長15%。”

工行的半年報顯示,其上半年實現淨利潤666.13億元,同比增長2.8%。這一成績似乎昭示著工行仍然是中國最具投資價值的商業銀行。

但事實並非完全如此,工行上半年實現利潤正增長的代價是上半年公司貸款減值損失計提同比減少了44億元,這使得工行的撥備覆蓋率不得不仍然處在150%的監管標準之下。

8月21日,建設銀行(601939)公佈半年報顯示,2009年上半年實現淨利潤558.41億元,同比下降4.86%。

尚未發布半年報的中國銀行(601988),由於其上半年信貸投放排名第一,此前被認為是今年內最大的銀行業“黑馬”,但工行、建行及交行“以量補價”策略的失效,使得市場對其半年報的預期大打折扣。

相關數據顯示,工行上半年新增信貸為8654億元,建行上半年新增信貸為7080億元,而中行上半年則以9010億元的新增信貸在業內排行第一。

銀行在巨量信貸投放的過程中原本可以使息差得以改善,但銀行的做法卻是,以低貼現率招攬票據業務,同時以貸款利率下限來爭奪大項目,對於收益較高的中小企業貸款則投放不多。

一位銀行業研究員指出,“已公佈的銀行半年報表明,天量信貸穿越低息差環境的能力遠非想像中那麼強。”

股份制銀行的半年報也展現出低息差對信貸收益增長的吞噬。如華夏銀行(600015)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新增貸款704億元,完成了年度計劃的100.6%,但其同期淨利潤卻同比下降了19.2%。
本網頁各鏈結標題及鏈結內容歸原權利人所有 翻拷必究 信貸週轉救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