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週轉放量必須防範出現“負效應”來源: 信貸 發佈時間:2009/5/27 上午 11:44:52 流覽:
週轉如此放量,雖然對“保增長”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是,從目前6萬億元貸款的發放、管理和使用情況來看,其可能出現的風險也必須極早防範
週轉如此放量,雖然對“保增長”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是,從目前6萬億元貸款的發放、管理和使用情況來看,其可能出現的風險也必須極早防範
自去年11月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以來,僅僅半年時間,新增貸款就達到6萬億元,相當於去年全年的1.2倍。 週轉如此放量,雖然對“保增長”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是,從目前6萬億貸款的發放、管理和使用情況來看,其可能出現的風險也必須極早防範。 第一,要防止出現銀行不良資產飚升現象。從以往的經驗和教訓來看,每次的週轉激增都會與重複建設結伴而行,一些高投入、低迴報,甚至沒有回報的項目也會趁機上馬,結果,造成銀行不良貸款的飚升。目前,一些地方、行業已經出現了這樣的端倪,特別是從2003年起就已經受到限制的鋼鐵行業,3月份產量增長了12%,但行業收入卻下滑了22%,很難說沒有這一因素的作用。因此,在“保增長”的同時,必須防止可能出現的銀行不良資產飚升的問題。 第二,要防止出現經濟結構嚴重失衡的現象。由於刺激投資的重點主要放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這就給水泥、鋼鐵等原本就已經產能過剩的行業以虛假繁榮的印象。造成這些行業的投資進一步擴大。而某些熱門行業、鼓勵行業,如風電、太陽能等,也因為有週轉政策支持,出現了瘋狂上馬的跡象。一旦經濟進入平穩發展階段,這些行業就會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相反,一些應當發展的行業,有可能因為資金問題而得不到發展,形成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嚴重失衡。因此,在應對金融危機、“保增長”的同時,一定要注意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和調整。 第三,要防止結構性通貨膨脹的出現。由於可能出現的經濟結構失衡現象,在經濟進入復甦以後,也可能帶來結構性通貨膨脹的問題。金融危機前的一年多時間裡,結構性通貨膨脹已經讓經濟和老百姓生活遭受了很大的影響。因此,在“保增長、促發展”的同時,應當防止可能出現的結構性通貨膨脹,以保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穩定,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本網頁各鏈結標題及鏈結內容歸原權利人所有 翻拷必究 信貸週轉救急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