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產品持續熱銷專家提示收益風險
來源:
信貸
發佈時間:
2009/11/16 下午 05:31:39
返回
打印
今年以來,在理財市場仍被籠罩在金融危機的陰影下之時,信貸類理財產品幾乎獨領了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風騷”。然而,隨著國內信貸的逐步收縮,尤其是在通貨膨脹預期不斷加強的情況下,信貸理財產品能否繼續在銀行理財市場一枝獨秀?
今年以來,在理財市場仍被籠罩在金融危機的陰影下之時,信貸類理財產品幾乎獨領了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風騷”。然而,隨著國內信貸的逐步收縮,尤其是在通貨膨脹預期不斷加強的情況下,信貸理財產品能否繼續在銀行理財市場一枝獨秀?
在普益財富最新公佈的理財產品運行報告中,上週各商業銀行的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發行數比前一周增加了27款,共發行了85款,市場佔比上升到了48.30%。
而繼9月、10月的高潮之後,信貸理財產品在11月依舊延續著熱銷的行情。同時,銀行信貸類理財產品的收益也同樣惹人關注。
“今年,中資銀行面向大眾的理財產品幾乎都集中在債券類和信貸類,較為單一。而且相比較而言,信貸類的收益要比債券類來得高,所以形成目前這種大規模發行
的形勢。同時,由於今年銀行信貸對像多是由國家投資的項目,因此收益自然也較高”,有業內人士表示。
同時,該業內人士還提醒,銀行信貸理財產品像目前這麼熱的行情不會是長期現象,“隨著國家貨幣政策的微調以及銀行銀根的收緊,明年銀行信貸理財產品在發行上應該會有所收縮,收益水平也會有所下降。”
此外,在上周到期產品的收益率方面,81款銀行理財產品全部實現預期收益。收益水平較高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多為信貸資產類,外幣產品則為債券和貨幣
市場工具類。從產品期限上來看,收益較高的產品主要集中在1年期;從發行銀行來看,收益表現較好的產品均來自中資銀行。其中,在上周到期的產品中,收益表
現最好的實際年收益率高達8.00%。
數據顯示,在上周到期的理財產品中,有2款結構性理財產品,均為掛鉤對象為美元對港幣匯率的理財產品,期限分別為4個月期和6個月期。由於二者到
期時美元對港幣匯率未高於當初設定的觸發匯率,因此2款理財產品均實現了預期的最高收益2.2%。除此外,上周到期理財產品的投資對像多為信貸資產、債
券、貨幣市場工具、票據資產或者以上幾種對象的組合。普益財富研究員表示,由於這些投資對象均為穩健型資產,因此所有此類產品均實現了預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