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小額信貸增長將回歸正常水平
來源:
信貸
發佈時間:
2009/8/20 下午 04:46:22
返回
打印
今年上半年7.37萬億元的天量信貸引發各方高度關注。進入下半年,近期,銀行業信貸策略已有分化,如大型銀行中的工行、建行分別表示將年度新增貸款目前控制在1萬億和9000億元的水平,同時提出了包括壓縮票據、盤活存量在內的結構調整舉措。
今年上半年7.37萬億元的天量信貸引發各方高度關注。進入下半年,近期,銀行業信貸策略已有分化,如大型銀行中的工行、建行分別表示將年度新增貸款目前控制在1萬億和9000億元的水平,同時提出了包括壓縮票據、盤活存量在內的結構調整舉措。
交通銀行(601328,股吧)19日發布的中報顯示,上半年,交行貸款增量達到4006億元,增幅30.15%。那麼,基於“爭先進位、跑贏大
市”的指導思想,下半年交行的信貸策略是什麼?信貸結構調整的舉措有哪些?當天的中期業績會上,交通銀行董事長胡懷邦給出了答案。同一場合,副行長兼
CFO於亞利也就下半年交行盈利增長趨勢做出預測。
下半年信貸不會負增長
《21世紀》:經歷上半年的天量之後,下半年貸款是否會大幅下滑?
胡懷邦:確實,上半年存貸款增長都是歷史最高的,交行也增長了30%。我們看貸款的增長,下半年增幅會下降。我認為,向正常的增長水平回歸。實際
上,在貸款的增長與GDP之間有規律可循,一般而言,貸款增長與GDP是的1.5倍到2倍的關係。從上半年的高速增長回歸到正常的水平,這是我們樂意看到
的。
實際上,下半年貸款增長也不會出現大幅下降,或者有人所說的出現負增長。原因是,第一,隨著經濟整體恢復,沿海經濟的發展,民營經濟、工業包括中
小企業和消費等等,對貸款的需求會持續增長;第二,上半年新開工的項目對貸款的需求會保持持續性;第三,從銀行體系內部來講,在上半年的增長過程中,授信
審批有一定的項目儲備。 ”
所以,我覺得下半年信貸增長不會像上半年這樣高速,會回歸到正常合理的水平。
《21世紀》:如何判斷宏觀調控政策的走向?
胡懷邦:按照我的判斷,如果說,下半年外部環境逐步改善,進出口逐步回升,我們GDP實現8%的增長沒有多大問題。基於這種判斷,我認為宏觀調控方向不會發生根本轉變,中央也多次強調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向我們釋放非常明確的信號。
但這里大家有兩個擔憂,由於貸款增長7萬多億,一是市場流動性過剩,導致資產價格快速上漲,對未來通脹的預期有所加強;另一個,擔心信貸的高速增
長,會不會帶來銀行不良貸款反彈。這兩個擔憂有一定道理。因此,出於調節市場過多流動性,防止資產價格過快上漲,平滑未來經濟周期波動因素的考慮,我個人
覺得,在總體保持適度寬鬆貨幣政策不變的基礎上,央行有可能對貨幣政策的具體操作、重點、力度、節奏方面進行微調。
規模增長難補價跌
《21世紀》:去年同期,交行淨利潤同比大增,而今年中報出現較大落差,原因何在?
於亞利:今年的正增長很不容易。目前中國銀行(601988,股吧)業的經營模式,收入的主要來源是淨利息收入。儘管近年來,上市銀行非常重視業務轉型,增加非利息收入,但經營模式相對還是比較單一。
息差對銀行營業收入的支撐非常重要。在交行上半年的收入結構中,營運收入共370億元,第一大塊是貸款業務的淨利息收入,208億元,佔比56%;第二塊,非信貸業務的淨利息收入,主要指資金業務,投資債券和拆放同業等,共89億元,佔比24%。這兩塊共80%。
第三塊是中間業務,也即非利息收入73億元,佔比20%。交行最早提出業務轉型,上市之初非利息收入佔比為8%至10%左右,這幾年下來,接近20%,發展還是很快。
儘管交行堅決執行宏觀調控政策,信貸和資產快速增長,但因為息差同比下降100個基點,規模增長很難彌補價格的影響。
《21世紀》:如何判斷下一步的盈利增長趨勢?
於亞利:對於未來的利潤增長,我們還是很有信心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重視合理的、穩健的、持續的增長,尤其是未來一段時間的業務增長,特別重視質量和效益,這是彌補息差收窄的重要因素。
二是我們非常重視結構調整,這是至關重要的。息差同比收窄100個基點,環比趨於穩定,這主要依賴於央行的貨幣政策,同時本身的結構調整也非常重要。
比如在資產項,高收益資產、客戶貸款佔比適當增加,適當降低票據融資的;在風險控制的前提下,增加中小企業貸款佔比。此外,適當增加消費貸款佔比,還有合理擺佈資金業務和債券投資組合。
在負債方面,一是公司業務方面,重視結算存款的開拓,控制大額定期存款,降低負債成本;同時,進一步加大轉型力度,提高非利息收入,除代理、諮詢、信用卡之外,還要利用資本市場回暖,加大基金銷售和託管等業務。
此外,嚴控風險,保持信貸資產穩定,降本增效同樣重要。包括信貸成本,不要高於去年;營運支出要略有下降,控制稅務成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