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小額週轉“急行軍”?

來源: 信貸     發佈時間: 2009/6/9 下午 02:53:21   返回  打印
2009年5月初,銀監會發布《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有消息稱,北京、上海等四地將於6月中旬開展消費金融公司試點。
成立消費金融公司的核心舉措在於面向中低端客戶推出無抵押無擔保的消費貸款,其發放的貸款主要分兩類:個人耐用消費品貸款和一般用途個人消費貸款。前者主要是指與經銷商約定的家用電器、電子產品等耐用消費品(不含房屋、汽車)的貸款,而後者則是指個人及家庭旅遊、婚慶、教育、裝修等消費事項的貸款。

這是繼3月23日人民銀行和銀監會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週轉結構調整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指導意見》之後,僅僅兩個月推出的又一項刺激民間消費的舉措。

多重原因促週轉

有關專家分析,在此時推出發展消費週轉的政策非常適時。

這其中包括三方面的原因。經濟大環境需要發展這類週轉產品。中國的經濟正經歷並不輕鬆的轉型,由出口拉動型逐步向內需推動型轉變。今年一季度,GDP增長6.1%,最終消費對GDP的拉動為4.3個百分點,投資拉動2.0個百分點,外需則帶來了0.2個百分點的負拉動。這說明,今年要實現經濟的較快增長,依靠外需有相當大的難度。在擴大外需困難比較大的形勢下,國內需求包括的兩個方面——消費和投資,尤其是相對來說穩定性比較好的消費,成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可依靠的力量。

通過大力發展個人消費週轉,將潛在購買力(潛在需求)變成現實購買力(有效需求),能夠促進企業生產、投資規模擴大,有效地刺激總需求。另一方面,住房、醫療、教育等消費需求具有一定的剛性,其長期以來的福利制度已開始向貨幣化轉變,但市場價格較高,往往超出了普通居民的購買力。以這些領域為起點開展消費週轉,既能夠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又符合國家目前經濟發展的要求。

不僅如此,客戶的消費需求逐步升級需要發展相關週轉產品。有關數據顯示,目前中國人均GDP超過2000美元,消費進入快速增長期。根據國際經驗,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後,將觸發國內社會消費的結構升級;人均GDP超過2000美元,消費將進入快速增長期。 2007年,中國的人均GDP已達到2456美元。

從銀行的角度看,消費週轉的發展規模在其週轉中佔比很低。整個消費週轉規模目前是3萬多億元,雖然增長很好,但與整個銀行週轉30多萬億元的規模相比,佔比百分十幾左右。與發達國家相比,同期,美國不包括房貸在內的個人消費週轉餘額是我國的38.7倍,其在銀行貸款中的比重則高達26%。這類產品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回到列表